我国第一本分析区块链技术的书?
《区块链技术指南》是于2016年12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邹均。
图书简介
权威区块链专家联袂推荐,资深区块链践行者联合撰写,从技术层面全面揭示区块链技术秘密。涵盖基础概念、架构、底层算法、应用开发、典型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常见问题等读者*为关心的技术与应用。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共计11章内容。
邹均,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专家、服务合约(ServiceContract)方向博士,关注与实践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现为海纳云CTO。曾任IBM澳洲金融行业首席软件架构师。擅长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定义存储。融智北京高端外国专家,在国际会议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区块链发展的里程碑是什么?
里程碑一:公共秘钥算法的提出 1***6年,迪菲和郝尔曼发表了一篇开创性论文《密码学的新方向》,覆盖了现代密码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涵盖非对称加密、椭圆曲线算法、哈希函数等,首次提出公共秘钥加密协议与数字签名概念,构成了现代互联网中广泛使用的加密算法体系的基石,同时这也是加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诞生的技术基础。
里程碑二:私人货币的理论想象 同年,哈耶克出版了《货币非国家化》,哈耶克从经济自由主义出发,认为竞争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而***对货币发行的垄断破坏了经济均衡。哈耶克提出非***货币、竞争发行等概念,从理论层面引导去中心化加密数字货币技术的发展。
区块链发展的里程碑是时间戳的出现。
时间戳是使用数字签名技术产生的数据,签名的对象包括了原始文件信息、签名参数、签名时间等信息。时间戳系统用来产生和管理时间戳,对签名对象进行数字签名产生时间戳,以证明原始文件在签名时间之前已经存在。
区块链道组织的前身和原身?
集大成的区块链概念出现在2008年。2008年10月,一位名叫“中本聪”的数据科学家在一篇关于数字货币的论文中同时提到了“区块”和“链”。尽管在这篇原始论文中,两个单词是分开使用的,但是作为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区块链正式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 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