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内城市是如何分级的?能举些例子吗?
江苏省内城市按照城市规模来分:依据国家发改委《长江三角洲城市***展规划》南京为特大城市;苏州为I型大城市;无锡、南通、常州、盐城、扬州、泰州为II型大城市;镇江为中等城市;常熟、昆山、张家港、江阴、丹阳等县级市为I型小城市;扬中、句容为II型小城市。
江苏生地会考等级划分标准?
举例:生地会考等级按照全币中学生成绩排名划分,以全币考生为总体样本,成绩分数从高到低排名,1)排名前30%的为等级A,(2)排名在30%65%的为等级B,(3)排名在65%90%的为等级C:
(4)排名在最后10%的考生为等级D。
1、地理会考考试成绩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其中E等为不合格等级。
2、市教育局要求各等级所占比例由各区市教体局根据招生录取需要以及参加考试学生人数划分。市内三区地理和生物等级划分标准为根据参加考试学生人数,成绩从高到低A等10%,B等20%,C等30%,D等35%,E等5%。
江苏徐州地生会考等级划分标准?
关于这个问题,根据常规的等级划分标准,可以将总分80分按照以下方式分级:
- 90分及以上:优秀
- 80分-89分:良好
- 70分-79分:中等
- 60分-69分:及格
- 60分以下:不及格
所以,徐州地生总分80分的等级可以划分为"良好"
江苏不准公布小学初中学生成绩,实行等级计分,你怎么看?
不公布成绩想想不可思议,这到底出于什么考虑,我说说自己的观点
不公布成绩,瞎胡闹!那还考试干啥!学生从哪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凭借回忆试卷知道自己的薄弱之处吗!
家长又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校学习情况!每考试一次偷偷给老师打个电话了解考的具体情况!太奇葩了吧!
总之,我觉得弊大于利!
不公布是对的。去年教育部已经颁布过对学校管理的文件,其中就有这部分内容。符合9年义务教育法,快乐学习有什么不好?
不公布学生成绩好处是:考试没有心理负担,对学习不会有抵触!若是公布了成绩,低分孩子心里会有压力,怕被别的同学瞧不起,歧视,自信心和自尊心会受到打击,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
但是,不公布成绩家长会有担心,不知道孩子真实的学习水平,没有一个衡量标杆,这话也对。追求成绩,不唯成绩。不以成绩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等?但终归还是要回归成绩的。
就是一个怎样公布成绩?用什么渠道发布学生成绩消息的问题。
@雨露育儿建议:①不公开成绩,可以把成绩私信发给家长。家长做到心里有数,知道自己孩子是个什么样的学习水平,不足在哪里,好做一些弱项加強。②只公布班级前几名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和家长知道自己、自己的孩子与这些优等生还是有差距的,以榜样为参照物,有追求的目标,这样会更好一些。
大家说呢?
说句难听话,这就是掩耳盗铃。学生真正比拼的是什么?是学习成绩吗?太肤浅了吧!
学生以及家长在比拼的是选择机会。是我们这个社会给予学生能力唯一认同标准。没有其他通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说怎么办?
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才是王道!
等级计分和排名有什么区别?自欺欺人的把戏。
真的想做到减负,为孩子减压,学校层面最好的办法就是备好课,用心关心孩子,起码让孩子爱上你的学科,要把工作做到实处。
家长层面,提升父母的认识意识,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否则,老师的努力瞬间付之东流。
矫枉过正。可以不在班级中透明公开所有学生的排名,但是每个学生应当私下知道自己在班级中的排名情况,有比较才有进步。在现行的选拔考试教育体制下,竞争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引导孩子们去良性竞争,如何建立健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如何让家长老师放宽心态看待排名,而不是一味地遇到问题就走极端。所谓的要保护孩子,难道就是提倡了快乐教育,就不能让孩子有一点儿挫折感,未成年孩子明明犯罪了,也不能让他有所惩戒?反观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岁月中,不少关键的历史时刻都涌现出一批批少年儿童英雄,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又怎么会被一个小小的排名给吓倒。
徐州市2020地生中考等级划分?
根据《通知》要求,此次考试对象为所有在籍(或在读)的八年级学生。考试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考试成绩72分(含)以上为“A”等级,60分至71分为“B”等级,48分至59分为“C”等级,47分(含)以下为“D”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