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的五层次分析?
众所周知,保险需求是有层次的,人们对保险商品的需求有缓有急、有强有弱、有低有高,呈现出层次性与渐进性。下面,咱们就来讲讲保险需求的层次性与渐进性,感兴趣不妨看看。
保险需求的层次性与渐进性
就个人的人身保险需求而言,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①生理安全保险需求,含食物、衣物、住所等方面的保险需求;
②劳动安全保险需求,含劳动工具、意外事故等方面的保险需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包含几个层面?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第一个层次是由国家提供一个基本的、兜底性的制度,这方面我国已做得很好。它由三个板块构成, 即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具有 “三重保障功能”,分别体现了基础性、普惠性和兜底性的功能。
第二个层次是由企业提供补充保险制度,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因为我们起步得晚,最早是2004年的企业年金,这是企业补充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虽已起步十几年,但覆盖面很小。从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来看,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第三个层次是由个人投资购买的医疗、养老等方面由税收政策支持的商业保险产品和投资产品。这些在我国GDP所占比重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只是前年才起步,各项政策正在完善之中。同时,第三层次的制度设计也存在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所以,“十四五”提出要大力发展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养老保险包括哪些?
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亦称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它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以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为原则。它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社会性。它的强制性体现在由国家立法并强制实行,企业和个人都必须参加而不得违背;互济性体现在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统一使用、支付,使企业职工得到生活保障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社会性体现在养老保险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由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内部决策执行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又称企业年金,它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企业为提高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而自愿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性的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一种企业行为,效益好的企业可以多投保,效益差的、亏损企业可以不投保。实行企业年金,可以使年老退出劳动岗位的职工在领取基本养老金水平上再提高一步,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发展企业生产。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实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目的,在于扩大养老保险经费来源,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有利于消除长期形成的保险费用完全由国家" 包下来" 的观念,增强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参与社会保险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对社会保险工作实行广泛的群众监督。
商业养老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为退休金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商业性养老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交纳了一定的保险费以后,就可以从一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这样,尽管被保险人在退休之后收入下降,但由于有养老金的帮助,他仍然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商业养老保险,如无特殊条款规定,则投保人缴纳保险费的时间间隔相等、保险费的金额相等、整个缴费期间内的利率不变且计息频率与付款频率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