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石鼓属于哪个镇?
石鼓社区位于东莞市塘厦镇南部,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下辖10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约3000人,常住人口57000余人。石鼓社区建有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江夏书院(村史馆)等文化场所,绿化公园3个,绿化面积约16980平方米,建有健身器材等适合老人、儿童活动的设施。
石屏县有什么社区?
云泉社区。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可知,石屏县珠泉街属于云泉社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石屏县是中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根据了解,石屏县下辖多个社区,其中一些主要的社区包括:
1. 石鼓街道社区
2. 观音桥街道社区
3. 布朗街道社区
4. 兴华街道社区
5. 阿岗乡社区
6. 白罗乡社区
7. 平流乡社区
8. 幸福乡社区
郑家大院的真实情况?
郑家大院兴建于清宣统二年,是富商郑筠荣在葛沽的一座豪宅,1923年曾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为大院题写匾联。郑家大院为清式风格,内分十二道院落,建筑气势恢宏,灰瓦青壁,游廊相连,老院依旧可以看出雕梁画栋的门楼、高大的清灰墙面和墁地的尚好砖石。以郑家大院、张家瓦房、赵家胡同为代表的老式建筑,屹立数百年,诉说着葛沽昔日的富庶。
郑家大院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内分东院、西院、前院、后院和跨院,共十二个院落。大门上端,镶嵌着精美的花鸟砖雕,高高的门槛上,浮镌花草云纹,两侧浑厚的门扇上,茶盘大的铺首,兽面狰狞,扣齿衔环,锃亮抛光。
门前阶石如玉,平滑如案,光可鉴人。两边一对坐鼓石狮蹲在雕以花草云海、松下花鹿的石鼓上,卷尾于背,平首远眺,伏耳露齿,爪下抓着一只吉羊。
房前临街有一条宽二米,长八十米的彩绘游廊,门前廊外耸立着两根红色的旗杆,在旗杆顶部各有一个碗口大的金色如意珠,飞光耀日,璀灿夺目。
郑家大院位于徐州市户部山东,东邻状元街,西靠戏马台,南邻翟家院,北通权谨牌坊。它是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郑氏在古庙的原址上所建,建筑坐西向东,有南北并列的两路二进院落,南院的游廊、主房和厢房四边相连,组成一座四合院。
郑家大院自清同治十四年开始改造,距今约150年,传承十几代后人。郑家人经营有方,乐善好施,人称“郑善人”。此外,郑家后人也人才辈出,如曾编纂必备的工具书,民国时期推动徐州地方教育的发展。
该大院属于南方传统民居结构,整座豪宅看上去偏向于南方特色多一些。它因其中的独特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涱而被誉为"徐州私家花园"的美誉。整个建筑群由甬道连接,院墙上镶嵌石雕动植物图案,房屋一律为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前廊后厦。它的做工精细,用料考究,是与杨柳青石家大院齐名的华北第二大民宅。
祠堂门口石狮和石鼓有什么区别?
门口摆石狮和石鼓主要从历史起源不同、寓意不同、摆放讲究不同三方面来区别。
1、历史起源不同相传古代打仗凯旋的将领为了显耀其赫赫战功,就将战鼓放置在自家门口。
后来,就慢慢地演变成以石鼓来代替战鼓的做法。石鼓有击鼓、升堂、听政之意,一般只有衙门或宦官之宅门方可放置,还有就是寺庙。
现代很多别墅门口也会摆放抱鼓石用于装饰,别具一番风格。
石狮子摆放在大门的两侧这一习俗大致出现在唐宋时期。
唐朝时期,京城的居民住宅区大多设有围墙和坊门等建筑形式,其中坊门就是人们所常见的牌楼样式,为了固定牌坊,防风抗震,在坊柱的柱脚夹放有一对大石块。
工匠们习惯于在这些大石块上雕刻物象进行装饰,这些装饰物象多是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在美观的同时又蕴含丰富的吉祥的寓意,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民间出现了用石狮子等瑞兽来守卫大门的习俗。
石狮子至此进入民间,出现了守门石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