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50是几档?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是指针对城乡居民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其中,350是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一种档次,也称为“350元大病保险”。该档次的保险费用为350元/人/年,保障范围包括住院医疗、门诊特殊疾病、门诊慢***等。此外,该档次还包括一定的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可以有效减轻城乡居民的医疗负担。
医保350和725指的是医保缴费的档次不同,350指一档,725指二档。
城乡居民医保中一档二档的缴费不一样,报销不一样,而且一档二档缴费在门诊慢***支付标准及居民“两病”保障上也有差别,一档缴费的,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一级医院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按83%支付,按二档缴费的,一级医院按88%支付。
居民社保分为几档?
从2020年1月起,市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档次将调整为9档,分别为每年300元、5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5000元、7000元。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低保边缘户等困难群体***按300元档标准全额代缴。
城乡居民医保两个档位有什么区别?
其他城乡居民医保分两档,参保人员可根据本人情况选择参保:一档个人缴纳600元,二档个人缴纳400元。
两档的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待遇相同但普通门诊医保待遇有所不同。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参保人员发生的符合医保开支范围的普通门诊医疗费按以下规定结算:
(一)先由个人承担一个门诊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具体为300元。
(二)超过门诊起付标准以上部分医疗费,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共同承担,统筹基金承担的比例为:
1.其他城乡居民一档参保人员:***医疗机构为40%,其他医疗机构(含二级医疗机构)为6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70%。
2.其他城乡居民二档参保人员:***医疗机构为30%,其他医疗机构(含二级医疗机构)为5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60%。
(三)选择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其他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其在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医的,统筹基金承担比例在本条(二)规定的基础上提高3个百分点。
参保的其他城乡居民在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或经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至其他的医疗机构继续治疗的,门诊医保起付标准减免300元。
居民医疗保险两个档次缴费不同享受待遇不同。
普通门诊方面:参保居民年最高支付限额一档缴费为200元,二档缴费为350元。
住院报销方面:
(一)按一档缴费的,一级医院实施基本药物按90%支付;二级医院按58%支付;***医院按45%支付。
(二)按二档缴费的,一级医院实施基本药物按90%支付;二级医院按70%支付;***医院按60%支付。
门诊慢***方面:
一档缴费的甲类门诊慢***按40%比例支付,乙类门诊慢***按35%比例支付;二档缴费的甲类门诊慢***按60%比例支付,乙类门诊慢***按50%比例支付。甲类门诊慢***的门诊支付待遇,二档缴费的不设年(或有效期)支付限额,一档缴费的按病种设年(或有效期)支付限额;乙类门诊慢***的门诊支付待遇,设起付线并按缴费档次和病种,分别设不同的年(或有效期)支付限额。
最高支付限额:年最高支付限额标准一档缴费的为18万元,二档缴费的为22万元。